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一块南宋残碑的前世今生

    信息发布者:邵家渡街道塘上村
    2017-08-22 14:15:51   转载

    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5A创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块距今838年的南宋残碑——

    一块南宋残碑的前世今生


      一块距今838年的南宋残碑,因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5A创建工作的推进,在位于合利村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废弃泥土中,被偶然发现。至此,一段尘封的历史,以及这块残碑的来龙去脉,引起了府城文史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发现残碑,在转身的一刹那

      8月16日早上5时30分,我市紫阳街步云古物采集工作室的王春跃,早早起来,赶到位于古城街道合利村的建筑废土垃圾填埋场,寻找心仪的物品。

      “这儿的泥土废渣,都是从龙兴寺那边挖掘过来的,细细寻找,可以找到不少古物,比如古时的各大窑口瓷片碎器、铭文砖之类。昨天晚上下过一场暴雨,泥土被冲刷了很多,寻找起来会方便些。”王春跃说。

      不过,这儿的泥土垃圾堆叠如山,想要找到心仪的古物,并非易事,王春跃也只能借着刚下过雨的便利再碰碰运气。

      “龙兴寺那边的施工现场,我们进不去,但那边挖掘出来的泥土,都堆在这里。我有时会拿锄头过来挖挖,旁边的工人就会笑着问,有没有挖到金条、元宝啊?”王春跃的语气里带着自嘲。他知道,工人们不理解他的行为,也就不费力气解释。

      兜兜转转好久,没找到什么东西,此时阳光挺猛的,他决定回去,就在转身的一刹那,一道光闪过,凭直觉,他肯定那道光的反射处肯定有东西。

      赶紧回头,就在脚后跟处,他瞧见了一裹满泥巴的石块,被雨水冲刷出的一角,隐约有深浅的凹痕,那道光,就是这凹痕里来的。那一刹,不知为什么,他屏住了呼吸,轻轻地用手擦去石块表面的泥土,是字,满满的全都是字!

      兴奋!好奇!这种感觉,他好多年没有过了。这种感觉,也只有如他一般在古物收藏界摸爬滚打近30年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

      “幸亏前一天晚上下过一场暴雨,把石头边缘冲刷出来,不然,这块残碑藏在这小山堆一样的垃圾中,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引起注意的。”即便距离发现这块残碑的时间已四五天了,如今想来,王春跃还是感觉难以置信:“完全是天意。”

      多方查询,原来是刻工精良的名碑

      接下来,王春跃小心翼翼地将残缺的石碑运回了紫阳街的步云古物采集工作室,洗刷干净,拍成照片,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并联系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负责人彭连生。

      从王春跃拍摄的图片中,彭连生得知残碑的出土,看到了清晰的字迹,他急忙带着专业的拓片工具,赶来把石碑残存的文字拓下来进行研究考证。同时,他也将残碑的信息,告诉了市文史界的其他几位同仁,包括市博物馆的馆长陈引奭。

      经测量,这块残碑长50厘米,宽33厘米,厚14厘米,本地青石质,隶书,字径约4厘米。有人从碑石字体的风格判断其为唐碑,有人从字迹清晰程度判断其为明清碑石,不过,彭连生认为这是南宋的碑石,“以书法史来判断,从汉隶到唐隶再到宋隶,各有特点,这样的字应该是宋隶。宋人的隶书传承唐人隶书的遗风,但宋人书风已渐飘洒,没有汉唐隶书的方硬遒劲。”

      进一步从碑面的文字来看,最后落款是“己亥三月望日记”“王之才刻”,还有“受佛记”“华严竟界即是此堂”等字样,彭连生想起,曾在丁伋老先生所著的《堆沙集》中,看到过介绍南宋临海石刻世家王之才的史料,然后根据碑石是在今龙兴寺后面的施工现场被挖掘出来这一线索,推测有可能是南宋报恩光孝寺遗存的石刻。

      彭连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临海市博物馆馆长陈引奭。陈引奭翻找史料,最终从《嘉定赤城志》中找到了确凿的信息,在该志第二十七卷“寺观门一”中,有介绍报恩光孝寺,其中就提到碑石上所刻文字的原文,竟然一模一样。

      据南宋《嘉定赤城志》寺院条记载,此碑为南宋淳熙六年(1179)三月十五日所立,因吴越王钱鏐后裔参政钱端礼建僧堂,寺中长老为感恩钱氏家族,命其徒了性持书于台州知军州事(知州)尤袤,写就《僧堂记》,记述前因后果,后请方家书刻于碑石,刻碑的人即为王之才。

      据悉,尤袤是南宋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多有往来。查考志石与志文内容相符,全正文900余字,残存60字,成为临海隶书碑少见的一块,刻工精良。

      彭连生认为,这块残碑是名人、名工、名书集大成之碑,其发现的价值有四,一是明确了临海唐宋时期的台州州寺报恩光孝寺(天宁寺,也即现在的龙兴寺)的确切遗址和千佛塔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文物参考价值;二是对南宋迁居临海的钱氏家族的发展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三是史志和出土实物的内容相吻合,明确了立碑时间,对于地方史的研究有助益;四是对于汉唐宋明清书法史的演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碑因火烧断裂埋入地下数百年,可能性最大

      不过,对于碑石毁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1938年9月24日,日本飞机轰炸临海城所致,残缺碑石被埋地下,甚至有一蒋老先生佐证说,他原来家住天宁寺旁,亲眼目睹日本飞机的轰炸,石块飞过他家屋顶,他小时候还在碑石后面捉迷藏。

      但是,彭连生和王春跃以自己多年的文物采集经验断言,这块残缺碑石不可能是民国时期因飞机轰炸被埋地下。碑石历经838年,表面光洁,字口如新,从残存来看,碑石应是经过火焚而毁裂埋入土中,留存至今。

      “轰炸的石碑表面和断文,不可能这么清晰完整。现在这块残碑,断口处呈馒头状椭圆形,表面的刻字,仿佛新刻的一样,如果是民国时期才埋入地下,那么经过先前700多年的日晒雨淋,现在出土的碑石表面文字肯定会有所风化。”彭连生说。

      “这跟历史上的报恩光孝寺被火焚毁也能对得上,报恩光孝寺在明正德间就被大火毁了,蒋老先生所说的石碑,可能是其他碑石,不一定是这块。另外,根据项士元《慈园笔记》载,当时日机轰炸后,‘天宁寺大雄宝殿西南隅亦微损’,就是被炸了一角。”彭连生补充道。

    南宋残碑拓片。 彭连生提供

    南宋残碑。 胡慧红摄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